新疆的葡萄举世闻名。新疆种植葡萄的也有很久的历史。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葡萄已经在新疆南部一带种植了,从家有千斛来看,当时的种植规模很大的。在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用埋葡萄藤过冬的种植法,这也说明当时在干燥寒冷地带已经有种植葡萄的经验了。
根据目前新疆玛河流域(即新天酒厂和葡萄园所在地的玛纳斯河)、土鲁番、古楼兰、尼雅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来看,2000年前,新疆地域的人就开始用木制的破碎挤压器,将葡萄压碎,放进陶器中进行自然发酵,然后用胶泥封口,埋于地窖中,数月后,取其清汁,便可饮用。当时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掌握了利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来酿酒了,而且还知道了将葡萄酒埋在地下,保持恒温,储藏成熟方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出阻酒帐》文书中来看,从事葡萄园和葡萄酒经营的人有地主、官吏、僧人和平民,其中僧人和法师经营的葡萄园比重,如大规模经营葡萄园5亩60步的抚军寺,储酒30斛,得酒11姓142斛,这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高昌寺院经济发达,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酿酒业的兴盛。
在唐朝的时候,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还有葡萄蒸馏酒,也就是白色白兰地,以前就是在西方白兰地也都是白色的,只不过是在白兰地卖不掉的情况下,将白兰地放入橡木桶储藏后偶然发现比原来白色的白兰地好,形成了现在的金黄色的白兰地,其实早的白兰地是西域人发明的,据《本草纲目》记载“葡萄烧酒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得其法,出哈喇火者烈,西番者次之,平阳太原者又次之”可见中原的葡萄蒸馏酒达不到西域酒的酒精度,自汉代新疆代称为西域,清代改称为新疆,这也说明,西域这里的葡萄的糖度高,葡萄汁蒸馏的酒精度也高。
尼雅(古称精绝国)葡萄历史记载
根据王广智翻译《新疆出土怯卢文残卷译文集》
第252号文书:“尼雅人以谷物、葡萄等作物,向国家交税”。
419号文书:“此一有关向菩地啰及菩达耶(购买)之葡萄园一所之文件,由……及僧伽色利妥为保管”。
471号文书:“僧人僧伽尸罗将属彼所有之葡萄园一所及耕地抵押给他人”。
586号文书:“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阿没克伐伽陛下在位之16年6月1日,有一男人,名叫达摩娑,彼愿将内有IS SU JADA之葡萄园一所及地上之树卖给司书罗没索蹉,给价马一匹,双方同意并做了决定”。
655号文书:“僧人菩达尸罗及弟子菩度娑将MISI地一块卖给僧人KUTA JADA GA菩达钵诃摩。该地之播种量为米里马5希,尚有葡萄园一所,……对该土和该葡萄园所有权,可以耕种、播种、交换、出卖……为所欲为”。
565号文书:“干亥(猪)NAKSATRA,宜耕种、播种、翻耕葡萄园”。
586号文书中也记载了对葡萄园支架、拆架、剪枝、收获的记载。
这说明了在尼雅,葡萄园都是固定资产可以用来做抵押品和出卖品,当时的人们也掌握了葡萄的初步种植技术。怯卢文也是当时尼雅国的文字。
现代新疆葡萄
新疆酿酒葡萄种植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开始的,当时也正是我国葡萄种植的热潮,在1988年葡萄酒的产量达到了30.85万吨。在八十年代其间,位于新疆吐鲁番中部的鄯善葡萄酒厂(后改为楼兰酒厂至今)引进了国外优良酿酒品种,也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酿酒设备,当时尽管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酿酒技术,只不过葡萄酒的果香并不令人满意,其实也是吐鲁番地区温度过高造成的,这也是当时酿酒葡萄没有发展起来的一个原因。但现如今的乌鲁木齐以北的地区(新天葡萄种植带)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关于新疆种植酿酒葡萄也引起了日本人的关注,在1985年,日本人开始和石河子的农科中心合作,开始对石河子、玛纳斯一带来调查了解气候和土壤,在1989年,日本人从日本引进到此地四个脱毒的欧洲品种种植到了石河子农科中心的实验田中,这四个品种分别为赤霞珠、雷司令、梅鹿辄、莎当妮,总共种植了200亩,后来在92年中日双方想合资建厂时,由于双方谈判未能达成一致而告终,当时这个项目负责人的就是新天的总农艺师董新平先生。农科中心的这块地的土壤其实不是很好,生土多,但是这里的苗木很纯,新天发展的葡萄园中,其中一部分也是采用这里的葡萄树来育苗的,而西域酒厂的西域红赤霞珠葡萄酒,就是用这块地上的葡萄,这款酒曾经得到了国内外品酒专家的一致好评,如果土壤选择好的话,酒将更加的出色,这也说明乌鲁木齐以北这一带是有条件出很出色的葡萄酒的葡萄带。
“新天酒业”和“西域”历史不长,酒厂都是1998年建立的。2002年6月,新天酒业收购西域,成为新疆的葡萄酒厂,新天酒业的酒厂规模和葡萄种植数量也是我国目前为止产量的葡萄酒企业。